新新人 | 薛山:用镜头见证西安的每个瞬间

发布时间:2024-09-19     点击量:

薛山:

明德新声新媒体团队骨干新闻与新媒体学院S0193班

本科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法学专业

土生土长的西安人

会说地道的西安话,喜好吃辣

^_^

以下视频来源于
西安交大新媒体学院
关闭
观看更多
更多
退出全屏

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刷新

Part 01

选择

薛山 摄

Q1:

你本科是在北京交通大学学法律专业,为什么研究生选择跨考新闻和新媒体这个方向呢?

A1:

选择跨考新闻传播与我本科的学习、生活经历有关。本科期间我学习的是法律专业,经常会关注媒体对于司法案件的报道以及许多“媒介审判”现象,这些都引发了我关于新闻、舆论同法律之间关系的思考。另外,我希望能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写作,对西安城市形象传播贡献一点微薄的力量,澄清互联网上许多人对西安这座城市的污名化、地域黑以及诸多非理性、偏负面的刻板印象。

因此在知乎等平台写作了一些介绍西安历史地理文化和城市发展规划的文章。大四时,面临人生去向的抉择,朋友觉得我很适合读新闻传播学专业。我尝试着了解和接触后发现,传播学的理论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诸多现象,生动有趣之外又极富深意。在日常写作、个人思考、兴趣爱好的综合作用下,我选择了跨考新闻传播专业。备考学习的过程也更坚定了我选择这个专业的决心。现在觉得,我没有选错专业。

Q2:

你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一些困难?现在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什么?

A2:

兴趣因素在学习中非常重要。如果所学习的是我感兴趣的内容,整个过程会非常轻松愉快,兴趣的驱动会推着你不断探索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目前还在研一上课的阶段,还没有明确自己的研究方向。我个人对传播思想史、思辨性、城市形象传播等内容比较感兴趣,但目前积累还不够,仍然需要多看这方面的书籍,多思考和多与老师同学交流。

Q3:

希望能谈一谈在创新港的新媒体专业学习与实践方面的内容,经过三个多月的学习有什么感受?

A3:

来到创新港三个月,最大的感受是身边的同学们都很优秀。Everyday peer pressure未免也太真实了!研究生和本科生的不同就在于,本科生往往是被动的接受理论的学习,而研究生需要具备研究思维和问题意识,主动去探索问题,这是我目前还比较欠缺的。

Q4:

跟其他同学问起想了解关于你的哪些方面,大家第一反应都会提到“悦西安”,你加入这个媒体平台的契机是什么呢?加入后做了哪些工作?

A4:

“悦西安”是我本科期间加入的,当时这个团队的初创者以在校大学生为主。大家秉承着一颗热爱西安的初心走到一起,愿意以自己的力量去改善这个城市的形象,一起见证西安发展的每个瞬间。悦西安是Real Xian的音译,初心也是想传播给大家一个真实的西安城市形象。

前些年,西安在网络上的形象比较负面、经常被“地域黑”和污名化,官方宣传话语也比较陈旧和落后,导致西安在互联网上时常被塑造为落后、封闭、守旧的西北城市。

西安其实拥有非常开放、现代、新潮、时尚和包容的一面,但却往往被公众所忽视。我当时主要负责的还是文章编辑、内容选题、写作发布相关工作,将自己有关城市发展的所思所想通过文字表达出来,传播给热爱和关心西安这座城市发展的人,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

Q5:

你最早在知乎回答网友提问的时候是2015年,大概在你十七八岁的时候。加入“悦西安”也是在相对小一些的年纪,大多数同龄人可能从未考虑过自己的理想和规划,或者说想要做的事情,你是怎么开始做这些的呢?

A5:

其实我也没有特别清晰的人生规划,所以也一直很羡慕那些清醒且笃定的人。我在知乎上回答问题也主要是基于我个人的兴趣爱好,通过阐述自己的表达和思考来传达自己的观点,为改变这个世界作出一点贡献,对自己来说是一个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过程。人如果没有可以为之投入的爱好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会显得单调空洞且乏善可陈。

Q6:

你觉得做新媒体相关的内容最享受这个工作的什么地方?或者说收获了哪些对你来说有价值的东西?

A6:

新媒体工作锻炼了我通过书面语言阐述自己想法的表达能力、对文字材料的梳理归纳能力,对社会热点的分析理解能力。在拓展了自己的兴趣与爱好的同时,也让我更加了解这个世界和社会运行的规律。

新媒体也提供了一个平台,让我通过系统的思考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如果我的观点和思考能影响他人,给他人带来一些收获,给这个城市的发展能带来一些变化,对我来说是很有意义的事。

大三的时候,有幸受到西安地铁办邀请,参与地铁4号线车站的命名工作。去年西安地铁征集地铁站名命名方案,我也撰写了书面建议,希望西安丰富的历史文化能够体现在地铁站名上有所体现,传播出“长安处处有故事”的城市文化。前几天地铁开通,自己专门坐5号线去了金光门、马腾空、木塔寺等几座车站,看到自己还有其他一些热爱西安的人为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传播所付出的努力被官方和公众认可并成为现实,这些都让我很有成就感。

薛山 摄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收获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一起讨论城市发展的问题,交流摄影技术。与这些朋友一起为共同的志趣、爱好、目标共同努力着,是我莫大的荣幸。

Part 02

镜头下的新港生活

薛山 摄

Q1:

说到你的生活就离不开摄影这个话题。你经常会在朋友圈,ins等社交平台分享照片,那么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摄影的?为什么会如此热爱摄影呢?

A1:

最早接触摄影是在高中时期,当时的学校有摄影类的社团。但是在当时,由于高中学业压力繁重,没有系统的学习摄影方面的技能。上大学之后,逐渐开始用手机记录日常生活,后来也购买了自己的相机。我喜欢摄影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原因:

一是记录生活。苏打绿有一句歌词叫“片刻组成永恒”。用相机定格日常生活的瞬间,在很久之后再看到这些照片时都会瞬间触及当时的心境与回忆。记得大四上学期有一次去中传考试,考完试回学校时用手机拍了一张驶向远方的地铁,远处是在雾霭中若隐若现的北京国贸CBD。前几天翻照片,瞬间触及到当时面临人生抉择,前路茫茫的心情。

薛山 摄

二是表达自我。通过摄影来表达自己想要表达出的事,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因为图片的视觉效果呈现往往比单纯的文字表达更加生动,也有更强的说服力。12月初拍摄了一组西安老城区的照片,包括五星街天主堂、化觉巷清真寺、城隍庙等等古建筑。在朋友圈发这组照片时,文案是“东方耶路撒冷”。当时想表达的是:西安的玄秘之处就在于她是一座开放包容的城市,多元的宗教文化在这座城市和谐相处,这座城市在中国人心中就像圣城耶路撒冷对于西方人的意义一般。

薛山 摄

Q2:

你最常拍摄哪些主题?拍摄的选题,取景是怎么构思的?你是怎么坚持摄影、把这个爱好做到极致的?以及这些照片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A2:

我拍摄城市风光、建筑比较多,当然今年也试着开始拍摄一些人文题材。城市是现代人的生活空间,拍摄城市不仅能够记录时代的风貌,也能记录历史的变迁。我希望通过自己的照片展示出生活的城市里一些鲜为人知,但同样风姿迷人的坊隅巷陌、街巷角落。西安就像一个多阶魔方,不是只有大雁塔、钟楼和城墙这些地标,还有更多奇妙、未知、神秘的一面。

今年尤其爱上了拍西安老城区,用相机记录一些即将消失的市井烟火。南院门、建国路这些地方都去了很多次,十月去了一趟西仓,在花鸟鱼虫市场拍到了一张非常喜欢的照片,开心了有半个多月的时间。

最后,摄影对我来说只是兴趣爱好,是对日常枯燥繁重生活的调剂和点缀,我充其量只是摄影初级爱好者,还远远谈不上极致。(笑哭)

薛山 摄

Q3:

欣赏了你拍的照片,也看了知乎上的问答,发现你镜头下的西安的景与人特别美好,知乎的回答也都与西安的话题和一些政策发展相关,能感受到你对这片土地,这座城市有很深的感情,都流露在照片中和字里行间。西安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呢?选择西安交通大学是不是因为家乡情结呢?

A3:

我身边的西安人好像都很恋家,可能因为家乡的美食和风景实在是太难以割舍,这一点感受在我在帝都上学期间变得尤为明显。西安确实是一座生活很舒服、适宜人们居住的城市,美食众多,四季分明,历史文化底蕴丰富,古典与现代交相辉映。本科在北京读书期间,我就计划毕业一定要后回到西安读研和生活,这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

当然,作为陕西人从小耳濡目染,西安交大的名气也是“如雷贯耳”。所以,我从“那一所”交通大学毕业,回到家乡的“这一所”交通大学继续读书和学习。

Q4:

你在新港生活学习一段时间了,对新港生活的那一部分最满意?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最喜欢去、拍摄哪些地方?有没有相关的照片想跟我们分享?

A4:

创新港有一点“与世隔绝”的感觉,远离市井喧嚣和人间烟火,非常适合静心科研。但是作为学习社会科学的研究生,还是要有一定的人文关怀和社会洞察,所以也需要时常“下凡”回到人间。地铁5号线开通后交通很方便,希望大家能在闲暇时间多进城,感受感受西安的烟火气息与独特魅力。提到创新港,大家想到的都是单人间宿舍。开学之后也一直在“装修”自己的宿舍,每天晚上在学习科研之后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属于自己的小窝,瞬间治愈一切。

薛山 摄

在港最喜欢去的地方大概就是各个巨构的楼顶花园了,天气好的时候能远眺秦岭与渭河今年复试结束,等朋友时我一个人去了涵英楼楼顶,那天天气通透,远眺可见秦岭山脊的花岗岩,山前的卷积云连成一线,太美了。

作为一个夕阳晚霞终极爱好者,不想放过港村的每一个美丽的黄昏。十月份一个天气好的下午,我去了人居学院巨构的楼顶,等到太阳下山的时候,远处显露出秦岭山脉的轮廓,近处是夕阳映照下创新港的巨构建筑,那画面用语言难以描述,只能用相机记录下来。

Q5:

目前对未来有没有比较明确的规划?

A5:

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研究生阶段主要还是多看书、多学习,训练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不断提升和充实自己,探索自我更多的可能性。

转载自公众号:西安交大新媒体学院

策划/王瑞琪 胡雨思

采访/张雨晨

拍摄/魏小璇 肖冠瑞

后期/汪佳 李可桢

图片/薛山

编辑/胡雨思 魏小璇

责任编辑/李媛媛 林泳淇

责编/嘎嘎

让我们看见你的观点mingdexinsheng@126.com “明德新声”公众号获以下支持教育部“高校网络教育名师培育支持计划”项目新媒体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陕西高校新型智库)网络舆情普及基地(陕西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 陕西省网络舆情研究基地

上一篇:多平台发布短视频究竟效果如何?发布前需要掌握哪些技巧呢?

下一篇:关于摄影,这些概念不要再错了!

Copyright © 2010-2024 Powered by EyouCms 非商用版 向未来视觉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 备案号:沪ICP备2024066551号-3

友情链接:真菌荧光染色剂 日本新闻 展会B2B 芝麻信息网 同轴连接器 直播基地 广州服务器回收 正经小说网 搜外友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