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相机收藏界,能拥有红旗和东风相机,不一定是就是最牛的那个人,但绝对会有存在感。
特别是收藏国产相机的人,没有红旗或东风入手,总会有些遗憾和缺许,藏品数量再多,似乎也不够分量。
但是收藏红旗与东风相机并不容易,一是它们现在都很贵,超出了一些人的承受能力;二是产量少,其中红旗271台,东风98台,是稀缺藏品。
书影早年把玩别人的红旗
然而这两年随着经济的下滑,收藏界也出现了很大的震荡,最明显现象是出藏品的人多了,价格也开始走低。
这一点,相机收藏圈也很明显,而最直接的是红旗与东风的价格回落,但接盘人似乎又很迟疑,有藏友统计过,仅红旗20相机,今年以来网络上同时出售的就有四五台,既有单机,也有套机,价格也是相当的诱人了。
而书影本人,今年就有三位联系过,想出售红旗与东风,其中有位朋友有两台红旗要出售。
他想出的价格也不高,只是说在手里有二三十年了,现在想出掉,而他本人也不是收藏相机圈里的人,但知道这个很值钱,就出了一个自己想要的价格。
这个价格还是很合理的,但开始我并没有在意,因为我不想要,也没有太多的钱来承担这额外的经济负担之重啊。
今年六月我到了上海,好朋友李东晨为我接风,约了几个收藏相机的朋友,聚在一起喝助学酒。酒酣之时说到了相机收藏,也就说到了红旗相机,李东晨说他想买一台,结果我和丁春林一顿鼓励输出。
关于李东晨,现在相机收藏圈里越来越多人知道他,豪爽仗义的山东籍上海人,但他却是相机收藏领域的“新人”。
虽然收藏相机的历史不长,但他却有“显赫”的身份,就是原海鸥厂的办公室主任,《海鸥报》的主编,只是那段时间并没有想到要收藏相机。他说早年有很多机会接触厂里的各种相机,但是没有兴趣,最好的机会错失了。
传说在海鸥公司后来转制给个人时,清理仓库,像垃圾一样处理相机和配件库存,还有各种档案资料。而在一个纸箱里,发现了一箱子的红旗和东风相机,有十几台,都是早年返厂维修的,竟然多年没人注意(我后来遇到当事人,确定真有这事)。
而李东晨直到离厂,也没有想过收藏相机和拥有一些海鸥实物资料。离厂时,他挥挥手,都没有带走一只镜头盖。
然而他可以挥别“海鸥”,而上照厂却不能任他轻易离去。
上海市有关部门开始找他,因为他是办公室主任,因为他能写,那就让他义务承担海鸥厂的历史资料整理,结果接下来找他的部门和有关单位就多了,都是关于上照厂、关于海鸥、关于上海轻工业发展的历史,他成了上照厂、海鸥公司实际上的“最后守候”。
由于写资料就需要了解相机,而了解相机就需要拥有相机实物资料,他就断断续续买了一些海鸥相机,不自觉进入了相机收藏领域。而有关部门并没有就此罢手,而且变本加厉,要他承担上海轻工历史和上海名优品牌的展示,这下子他又把藏品拿到了各种展览会上。
2022年上海名优产品展
有些展会完事了,展品可以收回,而有些展会是长久或者永久保存,他的藏品也就一江春水向东流了,算做了捐助,结果就连他花2万元买的上海第一台相机“上海58-1”也被“再别康桥”了。
但李东晨不仅不后悔,甚至非常骄傲,积极性也更高。
这自豪来自两点:第一他是海鸥人,从技校就算入厂,他的一生都献给了上照厂、献给了海鸥,这情感是挥之不去的;第二是海鸥相机作为中国的名优产品,作为上海轻工业的一面旗帜,是非常值得回顾与记忆的。
他觉得能继续为海鸥做事,是他的责任。
话说远了,还是拉回到助学酒接风宴上吧,几杯酒下肚,话题打开,心扉也敞开,李东晨说想买一台红旗20相机,他说现在大家都知道上照厂生产过高档的红旗与东风相机,在他参与的各种上海轻工业、名优产品展示会上,经常被问起,但却见不到实物,他觉得非常遗憾。
每到这时,他的心也会被刺痛一下。
而这时刚好有人委托我帮助转让两台红旗相机,价格也合理。在我和丁春林的扇风点火情况下,李东晨表示要买,我给了他联系方式,要他直接联系,把两台相机都带过来挑选一下。
三天后,红旗相机拥有者赶到了上海,带来一台单机(带50镜头)和一个套机(带35、50、90三只镜头),我们约好了在“海鸥之家”见面,这天还请来了朱宗迅和施锡鑫、丁春林、王震四位红旗相机行家和亲密接触者。
哈哈,场面妥妥的摆足了。
李东晨把两台相机简单的看一下,表示要那台单机,而我希望他要套机,因为外表上套机要更好一些,价格也合理,但他迟疑了,资金不太足啊,两机相差一倍,超出了他的预算。
最后他还是选择了单机。
我拿起了套机,把玩一下,发现不仅成色要好,快门竟然是完好的,而且各档都是非常准确的,手感和快门声音美极了......
结果我放不下了。
这些年把玩相机,红旗过手把玩过的也有五、六台,但是还没有一台机身快门是完好的,有的根本不动,有的仅有一两档可以正常开启,而这台红旗快门都准确,太神奇了。
这不就是依然可以使用的相机吗?
其实我也算国内较早关注中国相机收藏的人,在九十年代初就开始收藏国产相机,一直就有收一台红旗20的想法。
但哪有那么容易啊?不是资金问题,就是成色问题,一直也没有付诸行动。
而是各种拍卖会上眼巴巴看着别人成交和欢天喜地,哈喇子一地啊。
直到2003年一次偶然发生的事情,改变了我继续收藏国产相机想法,虽然那时已经收了300多台国产相机,但就此打住,改变“赛道”了,而对红旗的渴望也就逐渐淡化。
而今天无意中过手的这台红旗20一下让我不能把持了,仿佛冥冥之中的约定,我们彼此等待了几十年了。
把玩它的手感让我想到了徕卡,似乎一样的感觉,这是一台完全可以使用的红旗啊,想到了用它来拍摄会是怎样的结果呢?
我放不下了,我想留下来!
但是钱呢?
我看看刚才国外回来看我的女儿,她是前一天赶来上海的,但女儿说她只有外币,人民币也没有啊,我想到了我的住房公积金,多年了,一直没有动啊,现在到用场了。于是先付定金,余下的第二天搞定。
我也有红旗相机了,这是我喜欢国产相机三十多年后,才有机会拥有和尽情的亲密接触了。
这一天我们请来的施锡鑫先生,今年已经85岁了,他也是老海鸥人(我们都叫他施工)。他曾担任了上照二厂的实验车间主任,曾经参与了红旗20相机的研发、生产和最后总结,也是现在建在的知道红旗相机生产内幕的不多的几个人。
施工见证了我们交易,他也很激动,感慨的说“又有两台红旗回到上海了。”
接下来他把这两台相机逐一把玩检测一番,施工说相机虽然都有点小问题,但是问题不大,他都能解决。单机是快门要换帘布,而我这台相机主要是调焦不准,需要调整一下机身。
最后他让我们把相机包好,他要带回家去弄。
再接下来就是喝酒了,李东晨特意带来购买的68度助学酒,而送相机的朋友也喜欢喝白酒,结果那天喝嗨了,过后他又买了我四千多元助学酒,我们真的是双赢啊!
不久后我离开上海去了浙江,然后又去了青海和新疆,直到八月初再来上海,施工第一时间把我的红旗送来了。他说开始以为调焦不准是机身有问题,后来发现是镜头的事,他矫正了镜头,又把机身里外保养一下,还换了几个红旗原装零件。
这下我的红旗手感更好了,特别是取景器经过施工保养,不仅明亮,对焦线清晰,真的太舒服了。我拿到手里第一想法是要用它拍摄,争取在我手里能拍100个胶卷,揭开它神秘面纱,看看红旗相机究竟出片如何。
第二天是上海国际摄影展开幕式,这天也是41度的高温天,但是依然挡不住我的澎湃心情,决定装上胶卷,到展会去得瑟一下,果然这天真的很拉风,特别是年轻人,看到我背着红旗拍照,觉得新奇和不可思议。
这一天上海相机收藏研究会的会长王震也来了,他看到我的红旗相机,就把镜头借去用一下,放在他的哈苏数码相机上,结果他一试:“不得了啊,这镜头大光圈太锐利了,色彩也非常好,完全不输徕卡镜头啊”,他觉得太棒了。
这也让我大为惊喜,以前虽然听说红旗的镜头不错,但是总有些迟疑,毕竟国产的相机与镜头还是有差距的,虽然是模仿徕卡,但镜头的设计到镜片选材,还有最后的加工调校,哪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最后的成像,看了王震拍的大光圈人像太有感觉了,中心锐得丝毫必现啊。
红旗镜头拍摄
我刚好也带着转接环,就把这个50镜头转到了索尼微单上,接下来用它拍人像,而且全部是使用f1.4的大光圈,结果效果非常好,完全出乎我的意外。
红旗镜头拍摄
我的摄影包里又多了一个好用的镜头,以前喜欢使用佳能50/1.2镜头拍人像,而这个镜头被我发现后,佳能镜头就没有在被装上机身过。
红旗镜头拍摄
然而遗憾的是我的红旗另外两只镜头(35和90)被我带回家里,不能一起使用。
接下来我又同马正康、王震、李东晨一起去了福建,并游走了福州、莆田、泉州和厦门四个城市,这期间有很多的拍摄,我也大量的使用这个红旗镜头,就想看看它真实的表现。
红旗镜头拍摄
在福州李幼男先生的工作室,他看我的红旗相机,就把他收藏的一本《红旗271奇迹》一书籍送给了我,这本书是日本人陆田三郎(也就是岛田)写的,在日本和台湾出版,作者曾作为新闻记者在中国生活、工作多年,对中国国情熟悉,又深爱中国相机,所以他用相当大的精力研究和写作,出版了这本书,也是目前唯一的研究红旗相机专著。
福建结束后,我又去了广东,在广州我用相机给艺能接环老总黎叔拍照。
红旗镜头拍摄
他看我用的转接环精度不够,就送了我一只最新款的艺能转接环,这样我也就又提升了感觉和精度。
在中山我采访了徕卡专家金铁路先生,也用红旗镜头给他拍照。金先生也曾是红旗相机的收藏人和把玩者,我觉得用红旗镜头给他拍照也是格外有意义的事。
这台相机又被我带到了北京和天津,特别是给相机收藏家李晓璘先生看了一下,他也觉得这台相机非常值得拥有,他希望我也能多使用和写一下红旗,把感觉和感想分享出来,这才是国产相机的高峰和骄傲。
红旗镜头拍李晓璘和董汝强
最后这台相机到沈阳,才结束了它半个中国的旅行,除了用数码相机拍摄,我还拍摄了3个胶卷,有人可能会说,拍摄三个胶卷太少了,其实不是我舍不得拍摄,而是我拍这台四、五十年的老相机无法承受按太多快门的负荷,我虽有想拍摄100胶卷的想法,但是也要考虑它的实际寿命,只有重要的场合才使用它拍摄,不敢轻易消耗它的体能啊。
红旗50镜头拍摄
当然了,使用数码转接镜头就无所谓了,以后尽量多拍,除了人像也会拍摄一些其他题材,各档光圈都要使用一下,看看它的镜头是不是名副其实。
那么最终呢?我想如果有可能是不是也出一本中国人自己写的《红旗-20相机》呢?
大家给我鼓励吧!
以下照片均为红旗50镜头拍摄,使用是F1.4最大光圈: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