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师陆欣:人物摄影的技巧与原则

发布时间:2024-08-22     点击量:

主持人:陈如刚

曾经与朋友们出去旅行,好心给朋友拍了一些照片,朋友却批评我把她拍得不够漂亮。到底如何拍摄好一张人物照片,我想是很多朋友很关心的,而且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面临的问题。

今天晚上,圣宁VIP群第22期微分享,我们就邀请中新社资深摄影记者、清华EMBA的陆欣同学和我们聊聊人物摄影这个话题。

分享过程中,大家可以发一些自己拍摄的照片到群里,请我们的陆大师给予点评。

下面有请陆大师为我们做今天的人物摄影专题分享。

分享嘉宾 陆欣

特别感谢如刚师兄提供的平台和机会,今天主要是想了解大家在平时摄影过程中遇了哪些问题,然后我进行解答。因为大家日常拍摄的人像照片多数都是纪念式的,应该称为风景环境肖像。

可能很多摄影爱好者受器材的局限性比较大,如果专拍摄人物肖像,从器材上我一般推荐使用50镜头或者85人像镜头。

50镜头以突出环境多一些,85镜头以突出人物特写为主,50镜头或者85镜头都属于大光圈的人像镜头,实际是为了让景深更大、让背景虚化更好、让人物空间感更强,我们首先从器材上先选择这样的镜头,拍摄的时候人物主体会有一些位置的安放。

其实比较想看下大家平时拍摄的一些与人物有关的图片,并根据这些图片做一些介绍。

因为我现在出差在外,手机里边的照片不多,我先发到群里几张并做简单的介绍。

上面发了一些以前拍摄的人物肖像类照片,有的是现场拍摄的,有的属于纪实类照片,还有的属于纯肖像照。

其实很多人在拍摄人物肖象的时候,在取景时会将人物满屏放置,我们建议尽量将人物放到整个画面的三分之一,或者三分之一强一点的位置。因为现在的设备相质都很高,如果想将人物放大,可以做后期剪裁和加工,但是如果没有了环境,只有人物的话,那么这个作品应该说缺少很多信息和元素。

在人物肖像摄影当中,环境对人物的衬托,从色彩到场景,再到背景空间反映出的形式结构对人物都有一定的衬托,起到烘托气氛的作用。所以我们出去创作拍摄人物肖像的时候,很多国外的摄影师和好的优秀人像摄影师拍摄的都属于场景人像,很巧妙的借用环境背景为人物做一些气氛的烘托。

我将拍摄过的一些属于人物肖像类,或者有主体人物的一些照片,同大家分享。大家可以感受下我在选择人物的时候,如何表现人物的状态、面貌和情感。

上面这些照片大部分是我在采访中拍摄的一些人物肖像,有明星、名人、普通人,和我在日常采访中遇到的特别普通的市民。

我手机里还有一些参加会议时拍摄拍的一些会议过程的照片,尤其是记录会议的人物相片是大家比较关注的内容。

摄影应用起来技术很容易掌握,但是感觉很难领会,大家可以将自己拍摄的一些人像的作品发到群里,我们一起沟通交流,然后看大家都有哪些疑问,然后根据这些作品的内容,我来分享下我个人的意见。

选了几张参加发布会时现场拍摄的一些人物照片,是我们在日常参加活动需要做的记录类的影像,是大家满意的一些人物的摄影内容。

点评:上面这张图片是占海兄的作品,拍摄的非常好,是逆光的光感照片。

如果刻意去讲究的话,实际上正面补光能让人物有眼神光。因为正常的我们随时随地拍摄的时候,可能不会有那么好的准备,一般都属于影楼拍摄、或者艺术创作的时候,但是我就建议大家常备个闪光灯,在逆光的情况下通过闪光灯补光,提高面部的层次感,然后有眼神光。

还有一点是人像作品,根据背景的距离可以设置好光圈大小,光圈越大,郊外像的效果会越好,呈现油画色彩的感觉会越强烈。

其实占海师兄的这个作品,光圈应该不是很大,虽然看见其背景虚化,但背景虚化的不够完善,应该是让整个背景完全成为色块状效果会更好,油画的质感会更强烈,我们都应该注意郊外像的特点。

我简单给占海师兄的这个作品稍微剪裁了一下,让人物主体更突出,然后环境也没有太大的衰减。因为环境对于我们来讲,只是烘托主体的气氛,环境太多会对其产生一种破坏。

点评:抗震救灾这张照片没有太大问题,想说明的、想交代都表达出来了。人物、位置也合适,突出了抗震救灾的主题。作为一般记录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如果作为一个人像作品,我认为缺少了意境和了镜头感。如果只是记录这件事,那么把背景环境都交代清楚是没有问题的。

大家可能在人像作品和纪实的概念上有一些误区,抗震救灾这张照片,可以说他是一张纪实照片,并不是一个人像作品,人像突出的是人物情感的表达和状态的表达,如果只是一种记录式的展示,那应该属于纪实作品,不能算作人物肖像作品。

实际上有些时候人像作品更突出的是人物的情绪,人物是靠眼神来展现情绪的。如果人物主体戴墨镜的话,我认为已经把这个人物真实的一面隐藏了,这样就无法用镜头语言去刻画这个人物了。如果像歌星、影星作为艺术宣传,有一些要求是没问题的,但是大部分我认为刻画人物的时候眼神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影像中人物的眼神是跟观者交流最直接的一个通道,然后我们大部分看影像中的人物,首先是去看他的精神状态和他眼神里流露出的情感,就像很多名画让大家看到的都是眼神无时无刻不在跟你有一些交流的状态。

手机是否能拍摄纪实作品

手机可以拍摄人物肖像,因为现在的手机都很强大,如果简单的想用手机表现出影像的力度,还是需要些手段,比如后期处理,还有在手机上加一些小镜头,现在配置的设备都很到位,价格也不贵,为了简便完全可以通过手机来拍摄一些人物肖像,或者创作一些纪实风光等作品。

其实之前强调过摄影拼的不是器材,摄影最重要的是自身的感悟,是通过影像来表达出来的。这一点特别重要,我们一般是要通过影像来传达一种思想,传达一种认知。

点评:如刚师兄这张照片,我认为拍摄者就是很正常的记录。可以跟大家简单介绍下这张照片,地平线很平的将人物切分为两段,在视觉上来讲对我们会产生一种特别不舒服的感觉,地平线一般要求首先是在地下,然后人一定是映在天空上,摄影有一个最基础的要求是黑映白、白映黑,也就是说我们要将黑色的物体映在白色的背景当中,或者说把白色物体映在黑色的背景当中,从而形成比较强的反差。

这张照片,如果是我,我会相对于将镜头的机位放的低一点,然后将人物脚的位置放在地平线上,这样人感觉就映在天上了,然后脚下的石头可以在后面那条直线上变成起伏的轮廓,这样线条感就强了,就不是一条直线的状态了。

对人物的设置,我认为有时候可以坐在岩石上,有时候不一定非要面对镜头,可以有一些沉思状,或者可以面向太阳。这样人物面部的光感就会分辨的比较清晰。

其实拍摄一个人物最重要的是面部的感觉、面部的光感,将面部的影像记录好,那么作品就成功了。

点评:荷花的这个作品,没有光感,这是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光影,是既要有光,也要有影。这张照片,既没有光也没有影,花跟叶之间的空间就没有展示出来。

荷花其实挺难拍摄,因为光影大的反差会大,阴天反差又小,我们必须将光影的状态展现出来,才能将花儿的娇美呈现好,我可以发几个样片儿让大家看一下,就知道用什么样的手法去表现了。

点评:乔芳发上来的这两张照片(图二十八------图二十九),同样感觉是摄影的位置不对,选取的角度有些问题。

刚才已点说了如刚师兄的作品,首先拍摄者应该让自己蹲下来或者趴下来拍摄,人物首先会显得修长高大,然后将人物映在蓝天里。背后的分界线是不会将人物切分成两半的,人物的整体性会强。

第二张很明显是骆驼跟人的效果对比,应将人物再放小一点。

点评:马健师兄的作品,首先找到了摄影当中最重要的一个特性,在影像当中发现节奏。影像节奏特别重要,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会看到很多跟节奏有关的序列式和阵列式的影像,这就是在我们观察当中去寻找的影像节奏感。

影像节奏感和人物结合是一种特别有意思的影像。

因为我没在北京,所有相关题材的照片没在我手机里,很想与大家一起分享人物影像在节奏影像当中的位置展放和呈现的效果,只有看片子之后,才能明白,他的效果是非常有意思的。

上面这些图片大家很容易就能看到人物影像的表情、神态、眼神所传达的作者对人物的关注、想表达的情绪和情感。所以人像摄影当中人物的表情、眼神是特别关键的,有时候可能在整个作品当中只表达了眼神,这基本就成功了。人像摄影、肖相摄影,最重要的是人物眼神的传达。

无论是拍花草、人物、纪实,或者任何一个门类,首先都有一定的套路和规则,我们首先要熟悉他的套路和规则,然后在这些套路中去展现个人的一些理解和特点。

点评:群友发上来上面四张照片是手机拍摄的吧,手机可以调一下反差,让反差更大一点儿,现在属于灰度一点儿的影像,然后反差强烈一点的话会让花儿的饱和度更高,背景更暗些,让景物更突出。

选了几张前两天拍摄的北京马拉松啦啦队的定妆照,主要是想告诉大家人物和背景之间的关系,背景虚化起到环境烘托的效果,重点放在了人物上。

背景虚化的特点是根据光圈大小的变化来控制景深,即背景的需适度,这是85的镜头,大概光圈在4左右。

                                                  上面几幅是 群友上传照片

点评:看了很多咱们群里的朋友发上来的照片,首先一个问题是我们拍照片的人,都是正常的视角,也就是站着拿相机或手机拍摄的,在我们工作当中相对来讲是比较忌讳的,就是说你用了一个特别正常的视角去记录一件事。

摄影第一个状态是改变观察事物的一个视角,我们做很多的训练首先就是我们不能用最正常的姿势、状态去看待眼前的事物,至少我们应该蹲下来让自己的视角比正常视角低半个身位,或者是趴下低整个身位,或者是站得很高,改变视角观察事物是第一点要学习到的。

大家是不是都记得很早以前用过的120相机,120相机都属于腰平取景,经常能看到以前的老照片的摄影师都是弯着腰,然后相机挂在身前,然后在差不多腰的位置上进行取景,然后经过上取景来观察的。

上传了一张我用手机拍摄的人物肖像照片,这是在贵州拍摄纪录片的时候,选址走到了一个普通人家里,我们当时是要拍摄传统的苗药的制作,看到这位老阿妈一个人在屋里,觉得他家里的环境很有那种传统的感觉,所以就进去跟她聊了两句,然后拍了一张她的肖像照。

其实手机摄影有很多的功能,我们可能对手机并不了解。

第一,手机可以加减光:比如对曝光光感过度的地方可以进行减光,曝光不够的地方可以进行加光。

第二,他有HDR(高动态范围图像)的功能,可以让我们在反差极大的情况下,进行明暗光的对比增强,减小明暗反差。

第三,在逆光条件下,用闪光灯补光,或者在我们拍摄的时候,如果光照效果特别不好,可以选择用另外一个手机的手电筒功能为人物主体进行补光,补光的效果还是非常好的,如果觉得光打在脸上特别硬的话,可以通过一张A4白纸进行一个漫反射,这样的主体的面光也会变得特别柔和。

点评:这张照片画面太紧凑,空间感不是特别好,人物神态很好,但是头顶切了,在这种画面结构里不是特别舒服。

一般拍摄特别大的特写的时候,基本上整张脸拍摄的时候会做切头处理,但这种人物肖象尤其环境肖像一定是人物比较完整,宁愿下面少一点也一定把上面留全。空间感是让照片不是一个平面的照片,而是通过镜头让我们能看到有一个空间在里面,即人物跟背景之间产生一定的距离,让我们能感受到这个空间。

这张照片至少帽子应该留全,帽子上面的空间也要留出来,空间感会比较强。否则的话会觉得这个人比较堆,上面的空间给压没了,底下也没有留空间,整个人完全被压在了这里面,虽然这个人满脸笑容,但还是觉得这个片子很压抑。

如果是我拍摄这张照片,我会转到侧面去拍摄,拍出轮廓,拍出空间感。人物的背后用牛粪垒的院墙,将空间感压缩没了,人物堆坐在那里形态也不好,还切了头,至少我认为有很多遗憾在里边。如果蹲在侧面拍摄一个人,他看你的瞬间是我们拍摄中要把握的瞬间。

比如我拍摄的这只蜻蜓,特意选择了一个完整的荷叶做背景,停在莲蓬上的蜻蜓我选择正好将它放在荷叶的中心,近看可以看到蜻蜓很细节的地方,图片拉远可以看到整张荷叶的纹路,这就是通过光圈大小控制景深来形成空间感的状态,摄影的主体很重要,环境更重要,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里面,环境的虚实程度到一个什么样的状态,怎么让背景跟主体有一定的呼应,不仅是色块儿、形态,背景当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能对主体产生影响。

时间过得很快,因为我们还有很多片子的后期制作,大家还有没有问题,我可以在剩下的时间和大家一起交流。主要这种交流方式可能大家还不是特别适应,应该时时刻刻让大家看到影像,然后我们根据影像来解读分析,或者是根据大家现场拍摄的一些作品来进行讲解。

给初学者的建议

我认为初学者应该选择的是摄影美学、摄影构图、摄影用光这三个角度入手,其实美学是提高感知和认识,从理论上讲是对结构进行了一个分析,给你一个理论的支持,让你认知美的构成是什么。

摄影构图特别重要,所有的影像都应该先在心里有一个设想,先将位置摆放好,然后再进行拍摄记录。一个好的作品,成败在于光影的运用,没有光,我们会觉得影像比较平,如果有光有影的话,那么立体感立刻就增强了,所以摄影基本上是由构图加光影来组成的。美学可以提高我们的鉴赏能力。

其实人物确实很难拍摄,因为很多时候人物的不配合,在表现力方面和空间感上都需要长期的练习,从身边的人开始拍摄,建议大家如果有单反的话,可配用一只50镜头开始进行人物肖像的拍摄。

上一篇:关于黄山矩阵全景摄影的影像探索

下一篇:怎么拍出好的建筑摄影作品

Copyright © 2010-2024 Powered by EyouCms 非商用版 向未来视觉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 备案号:沪ICP备2024066551号-3

友情链接:真菌荧光染色剂 日本新闻 展会B2B 芝麻信息网 同轴连接器 直播基地 广州服务器回收 正经小说网 搜外友链